English

改革发展稳定面临的新形势

1999-06-04 来源:光明日报 林兆木 常修泽 我有话说

在新世纪即将到来之际,展望未来,我国改革、发展、稳定正面临着国际国内的新形势和新挑战。其一,世界范围内科技革命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科学技术的显著进步在20世纪一直是推动经济发展和改变人类生活的主要动力。展望21世纪,以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为代表的科技革命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将更为显著。其二,世界多极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国际经济竞争日趋激烈,我国面对着发达国家在科技、经济上占优势的巨大压力。各大国力图在国际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争夺世界经济、科技与政治的主导权。我国在扩大开放的条件下,如何积极地防范可能出现的国际经济、金融危机的冲击,是一个尖锐的问题。其三,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国有企业改革、就业制度改革、福利制度改革等高难度改革,将进入实质性阶段,生产要素市场也将全面发展,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任务还很艰巨。在我国经济体制转轨和经济结构调整升级的过程中,不仅过去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会显现出来,而且还会出现新的矛盾和不稳定因素。因此,在跨世纪的国际国内的新形势下,我们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面临许多新的任务,需要有解决新矛盾、新问题的新思路。

(一)

从现在到2010年前后是我国实现工业化中期阶段目标的关键时期。我们一方面要加快工业化进程,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实现到2010年的既定目标;另一方面,又要迎接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信息化的挑战,迎接国际竞争的加剧和国内人口与资源、环境压力的挑战。根据实现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两个根本性转变的总要求,在发展思路方面,要体现在四个具体转变上。

一是从追求经济高速增长向保持适度快速增长转变,注重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根据国际国内新的形势和条件,提高我国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有利于为推进改革和保持社会稳定创造较为宽松的宏观经济环境。

二是从追求产业规模扩张向加快产业技术升级转变,注重发展机电工业、高技术产业和科技教育。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年均增长近10%,既有总量扩张的作用,也有产业结构调整的贡献。进入21世纪,如果继续依靠现有的经济结构,显然既难以支撑较快的经济增长,也难以大幅度地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力。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要以结构升级为目标。随着重化工业在经济增长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强,迫切需要加快以机械电子工业为代表的装备工业的发展。在我国未来的经济发展时期,支持经济增长的结构基础将从能源、原材料为主的资源性产业,转变为以机电工业为主的高加工度、高技术、高附加值的产业。在加快工业化的同时,我们还要加快信息产业的发展,并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信息化。

三是从向东部沿海地区倾斜转向加快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进入21世纪后,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活水平的差距,仍可能经历一个先扩大、而后逐步缩小的较长过程。因此在政策和工作上,应当注重在中西部地区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大对这些地区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并在此基础上促进各地区以经济利益共享为前提的经济协作和联合,以减缓地区差距的扩大。

四是从主要考虑即期经济增长转向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21世纪初期,我国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保护的矛盾将更加突出。因此,必须进一步实施资源节约型的发展战略,实施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增加环保投入,大力发展环保产业;采取积极措施治理环境污染,大力植树造林,搞好水土保持和沙化治理,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

(二)

当前经济体制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今后深化改革将触及并解决历史积淀和原有经济体制遗留的诸多“老、大、难”问题,必须有更大的决心、更周密的规划、更坚实的步骤和更有力的措施。

第一,继续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加快国有企业改革进程。努力探索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按照发展生产力的要求,对国有经济进行战略性改组,着眼于搞好整个国有经济,抓好大的,放活小的;推进企业制度创新,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同时,积极发展集体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

第二,按照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要求,继续发展各类市场,特别是发展资本市场。经过20年的改革,我国的商品市场发展较快,而要素市场特别是资本市场则发展比较缓慢。据研究,我国要素市场化程度1997年为36.57%,其中资本市场化程度为17.2%。因此,要把发展资本市场作为下一步改革的重要一环。通过发展资本市场,带动国有资产重组,推动市场体系建立,并促进分配方式改革和对外开放扩大。现在我国资本市场的容量还很小,发展空间很大。加快发展资本市场,可以带动诸多方面的改革,应把它作为战略性问题来抓。同时,要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土地市场、劳动力市场以及技术、信息市场。

第三,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相应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有不同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复杂性,因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既要坚决又要慎重,要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改革,不能照搬西方模式,特别是要在党的领导下有秩序地进行。

(三)

在推进发展、改革过程中,要及时消除不稳定的各种因素,保障国家的长治久安。经济稳定是社会稳定的重要方面,也是保持政治、社会稳定的基础。当前从经济方面来分析,涉及全局性稳定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化解金融风险,保障金融稳定。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保证银行体系的安全、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和保险业的规范运作,对于改革、发展、稳定都有密切关系和重要意义。当前,要保持人民币的币值稳定和汇率稳定;积极推进银行的商业化改革和发展,严格信贷资产的管理;进一步推进商业银行建立存款保险制度,保障储户利益和银行体系的安全;努力增加经常项目顺差,保持足够的国家外汇储备,加强外债全口径计划管理,合理控制外债规模和结构;审慎实施金融对外开放,依法监管外国资本的流动;提高银行资产质量,增加银行资本金,减少不良资产;积极培育并严格监管资本市场,防止过度投机。

其二,缓解就业压力,化解失业风险。目前,我国的就业问题比较突出。一方面,城镇历年积累的失业人口和每年新增的适龄劳动力需要就业;下岗职工的再就业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业产业转移的压力也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的加大而增大。另一方面,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健全,增加了就业和再就业问题的风险。从发展趋势看,由于我国对外开放的扩大和国际市场的变化,也会给国内就业问题带来风险。因此,要把解决就业和再就业问题放在重要的位置上,保持必要的经济增长速度;在产业结构升级的同时,注意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特别要重视支持就业容量大的中小企业、非国有经济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全面发展农村经济,积极发展乡镇企业,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多渠道转移和有序流动,避免跨地区劳动力流动规模突然加大;在国有企业改革中,积极稳妥地分流富余人员,搞好再就业工程;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大力加强教育和职业培训体系的建设,提高劳动力素质,为扩大就业创造条件。

其三,注意按资本分配可能产生的累积效应,防止收入差距过大。在经济体制转轨时期,要特别注意按资本分配可能产生的累积效应。国家要通过收入分配政策和税收政策等,调节过高收入,并采取措施保障低收入居民的基本生活,防止由于收入差距过分扩大而导致贫富悬殊和两极分化,保证现阶段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